採訪 Sam Altman

CEO of OpenAI

採訪者 Rowan Cheung2025-10-07

Sam Altman

DevDay 2025 活動現場瀰漫著一股難以言喻的興奮氛圍,OpenAI 的遠見卓識 CEO Sam Altman 與 Rowan Cheung 展開了一場對談。由於 ChatGPT 已擁有驚人的 8 億週活躍用戶,Altman 藉此機會難得地揭示了 AI 的即時未來,詳細闡述了多項突破性發表,並對社會即將面臨的深遠變革進行了深思。這場訪談描繪了一個正處於智能革命邊緣的世界,它由日益智能化的模型和一套日益普及的創新工具所推動。

DevDay 的揭示:以 AI 強化創造力

Altman 立刻強調了他對 ChatGPT 中 Apps 功能的個人興奮之情,他表示這個功能是他「一直以來都想做的」。這項新功能,連同 Agent Builder 和 Agent Kit,預示著 ChatGPT 將轉變為下一個重要的分發平台。他指出,開發者們已經對 Agent Builder 展現出高度熱情,這標誌著與兩年前推出的 GPT Builder 相比,有了一個巨大的飛躍。Altman 解釋說,其核心突破在於模型本身的巨大進步;「模型能力在過去 22 個月左右的時間裡,無論如何,都取得了超級長足的發展。」

Agent Builder 讓即使是普通的知識工作者也能夠無程式碼地建立複雜的智能體,只需上傳檔案、連結資料來源,並描述預期的成果。這種易用性預示著軟體開發將發生「劃時代的轉變」,使得建立令人印象深刻的應用程式變得異常迅速。Altman 在觀看一場排練時承認:「我認為我已經無法再像以前那樣快速地想出點子了。」這種加速意味著所編寫的軟體數量將會「大幅增加」,而測試和改進點子的時間將會「急劇縮短」,儘管其最終影響仍有待全面理解。接下來,對話深入探討了全自動智能體(fully autonomous agents)的誘人前景。儘管尚未準備好實現「零人公司」,Altman 認為為期一週的自動化任務已不遙遠,特別是考慮到 Codex 等模型「令人驚訝的快速」進展。

Key Insights:

  • ChatGPT 中的 Apps 將利用 ChatGPT 龐大的用戶基礎作為一個新的分發平台。
  • Agent Builder 大幅降低了智能體建立的門檻,讓非程式設計師也能建立複雜的工具。
  • 模型能力已大幅提升,實現更快的軟體開發和原型製作。
  • 能夠執行為期一週任務的真正自動化智能體即將來臨,儘管離「零人公司」仍有「數年」之遙。

建設者與創新者的演進策略手冊

對於有抱負的建設者和創業者,Altman 承認存在著巨大的機會空間,但他提供了獨特的建議。他避開了泛泛之談,指出「最佳的獨特優勢...就是獨特的,就像你為自己量身打造的一樣。」相反,他提倡一種更為有機的方法:「讓戰術成為策略。」這種哲學觀點表明,透過單純地建立有效的東西,就能夠形成一種持久的策略。他引用了 ChatGPT 自身的發展歷程,指出團隊最初對其持久的優勢並沒有十足的信心。舉例來說,「記憶功能對我們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競爭優勢,也是人們持續使用 ChatGPT 的原因。當時我們完全沒有想到這一點。」

OpenAI 對於自我改進的承諾,在圍繞 GDPval 基準的討論中得到了進一步凸顯。儘管他們的 GPT-5 模型在 Claude 的 Opus 之後排名第二,Altman 仍強調了透明度和謙遜的重要性。他表示:「如果我們不願意發布我們的模型排名第二的結果,那會是非常糟糕的。」他強調了一種文化,即承認他人更優秀對於成長至關重要。這種開放的態度,即使這意味著要承認競爭對手在特定領域(如企業使用案例和輸出格式)的優勢,也突顯了 OpenAI 的長期願景。

Key Learnings:

  • 新創公司的獨特優勢是高度情境化的,必須透過建立和迭代來發現。
  • 「讓戰術成為策略」的哲學鼓勵實際行動,而非抽象規劃。
  • 意想不到的功能,例如 ChatGPT 中的記憶功能,可以演變為重要的競爭優勢。
  • OpenAI 優先建立一種誠實自我評估的文化,即使模型未能排名第一,也會發布基準,以推動持續改進。

AGI、社會與不可預測的未來

對話轉向了 AGI 更宏大的願景,Altman 將 AGI 定義為在「大多數具經濟價值的任務」中超越人類。然而,他個人的關注點已演變為「新穎發現」——AI 擴展人類總知識庫的能力。他指出 AI 在科學發現方面儘管「非常少」,但不斷增加的例子,稱其為「一件非常大的事情」,也是「我最關心的類似 AGI 的事物」。他將此與圖靈測試(Turing test)進行了比較:「那個長期以來作為 AI 測試標準的東西,就這麼一閃而過,而我們都適應了。」他相信社會將同樣迅速地適應 AI 進行科學發現,這呼應了他將「只會奇怪一次」的類比應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的說法。

這種快速進步也帶來了新的挑戰,例如「工作拖沓」(workslop)現象,即 AI 生成的看似精良的輸出反而導致更多的人工返工。Altman 承認了這一點,但也將其情境化:「很多人類也做著類似『工作拖沓』的事情。」他相信經濟會自我修正,有利於那些有效利用工具的人。關於 Sora 製作的 deepfake,Altman 分享了他看到數百張自己的迷因時,出乎意料的平靜反應。他認為在有護欄的情況下提前發布是一種「幫助社會應對這些轉變」的方式,並指出「社會當然會適應這一點」。他強調,無法分辨的 AI 影片不僅僅是目的本身,更是邁向 AGI 的關鍵一步,它能改善空間推理和世界模型。

展望未來,Altman 承認人們擔心 AI 可能會影響「十億個知識工作者職位」,在創造新職位之前就先造成衝擊,這與網際網路時代不同。他提供了一個引人入勝的觀點,認為未來的職位在我們目前的視角看來,可能不再像「工作」,就像 50 年前的農民可能會將今天的辦公室工作視為「在玩遊戲」一樣。儘管短期內存在擔憂,他仍然深感樂觀:「我非常願意相信人類的驅動力本質不變。而且,我認為我們將會找到許多事情去做。」他最後呼籲制定全球政策,敦促建立一個「全球框架來降低毀滅性風險」,以應對最前沿的強大 AI 模型。OpenAI 的最終目標仍然是建立一個「非常棒的 AI 超級助手」,而不是一個「萬能應用程式」,並且語音將日益成為一種自然、直觀的介面。

Key Changes:

  • AGI 的定義重點轉向 AI 進行新穎科學發現的能力。
  • 社會對主要 AI 里程碑的適應速度快於預期(「只會奇怪一次」)。
  • 像 Sora 這樣強大工具的早期發布,是一種刻意的策略,旨在讓技術與社會「共同演進」。
  • 「工作」的本質預計將發生深遠變化,可能導致目前無法想像的新角色。

「我非常願意相信人類的驅動力本質不變。而且,我認為我們將會找到許多事情去做。」— Sam Alt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