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 Anthony Tan
co-founder and CEO of Grab
採訪者 Rapid Response • 2025-09-02

Grab 的 CEO 陳炳耀 (Anthony Tan) 最近與 Rapid Response 進行了一次訪談,深入探討這家東南亞超級應用程式巨頭的崛起之路。從擊敗 Uber 到率先整合 AI,陳炳耀為我們呈現了推動 Grab 成功的戰略和理念。這次訪談揭示了一位致力於解決在地問題,並創造可持續且有影響力業務的領導者。
解決東南亞獨特的挑戰
Grab 從一個叫車平台轉型為超級應用程式,並非一個精心策劃的擴張,而是一系列針對東南亞迫切挑戰的解決方案。最初,Grab 專注於安全性,特別是針對婦女和兒童,解決了該地區的一個關鍵需求。但他們的解決問題之路並未止步於此。他們意識到許多司機缺乏智慧型手機,因此 Grab 推出了一項融資業務來為他們配備手機,有效地將金融科技有機地融入其平台。「我們意識到,等等,要獲得司機,你需要借給他們一支手機。你要怎麼借給他們手機?因為他們中的許多人甚至沒有智慧型手機,」陳炳耀回憶道。這種積極克服障礙的方法推動了 Grab 的擴張,並鞏固了其作為重要服務提供者的地位。
重點洞見:
- 問題優先的方法: 專注於解決特定於該地區的實際問題是 Grab 最初被採用和後續增長的關鍵。
- 迭代式擴張: 超級應用程式模式並非預先計劃,而是隨著 Grab 識別並滿足客戶和司機的需求而有機地出現。
數據的力量與以人為本的 AI 優先
雖然 Grab 的各種服務本身就提供價值,但真正的魔力在於它們產生的數據。陳炳耀強調「關鍵是兩件事,一是你如何創造驚人的數據,二是,你如何創造一個驚人的收集,對吧?」這種數據優勢使 Grab 能夠在其金融科技業務中創建全面的信用評分並更有效地為風險定價。為了充分利用這種潛力,陳炳耀發起了一項公司範圍內的「生成式 AI 衝刺」,旨在提升所有員工的技能,無論他們的職位如何。該計畫成功地轉變了員工的心態,並促成了 AI 驅動的解決方案的創建,例如 AI 商家助手,該助手提供業務支持和鼓勵。這種全面的方法展示了 Grab 不僅僅是採用 AI,而是真正將其嵌入其文化的承諾。
關鍵變革:
- AI 技能提升計畫: 「生成式 AI 衝刺」對於通過提升員工技能並培養實驗文化,將 Grab 轉變為「AI 優先」的公司至關重要。
- 數據驅動的決策: 透過利用其服務產生的大量數據,Grab 在風險定價和服務優化方面獲得了競爭優勢。
在地知識:戰勝全球巨頭
當被問及 Grab 如何在東南亞擊敗 Uber 時,陳炳耀指出,超在地專業知識和願意解決全球參與者忽視的挑戰非常重要。「像我們這樣的在地超在地參與者如何獲勝?這很困難。但是你如何獲得沒有其他人可以解決的問題?」陳炳耀指出。一個主要的例子是 Grab Maps,它是從頭開始構建的,旨在解決第三方地圖在東南亞地區的不準確問題,特別是針對兩輪車輛。這種致力於理解和解決在地細微差異的做法不僅賦予了 Grab 競爭優勢,還創造了一項寶貴的 B2B 服務,現在被 Amazon 和 Microsoft 等公司使用。
關鍵實踐:
- 擁抱超在地解決方案: 投資於理解和解決全球參與者可能忽視的獨特區域挑戰。
- 策略性合作夥伴關係: 與政府、研究機構和其他公司合作,以利用專業知識和資源。
「你可以像獅子一樣出來,感到自豪和兇猛,而且你知道你願意吞噬你路徑上的任何東西,但同時也要擁有一隻羔羊的謙遜。」 - 陳炳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