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 Charles Barkley
Former NBA Player
採訪者 Club Shay Shay • 2024-05-01

在《Club Shay Shay》節目中一場備受期待的對話裡,NBA 傳奇人物 Charles Barkley 與 Shannon Sharpe 暢談,坦率而風趣地深入探討了他的人生、職業生涯以及不加修飾的哲學。從他在阿拉巴馬州卑微的出身,到他作為評論員的標誌性地位,Barkley 讓大家難得一窺那些塑造他性格的經歷、重要的導師以及來之不易的智慧,正是這些將這位「籃板圓球怪」(Round Mound of Rebound)塑造成今天備受愛戴的人物。
從利茲小鎮到傳奇人物:Charles Barkley 的真實歷練
Charles Barkley 在阿拉巴馬州利茲小鎮的童年,生動地描繪了貧困,但也展現了緊密聯繫的社群和母愛的偉大。在貧民區長大,他對家庭的經濟困境毫無察覺,因為「身邊所有人都很窮」,靠著他母親和祖母辛苦工作為生,她們分別當女傭和在雞肉工廠上班。然而,父親的缺席投下了長長的陰影,滋生了「敵意與仇恨」,這股情緒成為他早期籃球生涯的動力。一個關鍵而痛苦的時刻發生了,當時他西班牙語不及格,錯過了高中畢業典禮,他父親特地飛來責罵他。Barkley 在體育館裡哭泣,發誓:「這是我最後一次讓任何人控制我的人生。」這個深刻的個人轉捩點教導他如何引導怒氣,最初是在球場上發洩,後來才意識到他應該為快樂而打球,而非為了報復。
重要啟示:
- 在緊密聯繫的社群中,貧困可能被常態化,掩蓋了潛在的困境。
- 未經處理的童年創傷可能成為強大的動力,儘管有時會被誤導。
- 寬恕,即使來得晚,最終也是為了個人的解脫。
Moses Malone 的藍圖:職業球員邁向巔峰的旅程
Barkley 進入 NBA 的過程絕非傳統。他對費城七六人隊最初開出的一年七萬五千美元合約不滿,眾所周知地「吃了兩份 Denny's Grand Slam 早餐」和一大堆其他食物,在 48 小時內增重 20 磅,希望讓球隊打退堂鼓。儘管他如此努力,七六人隊還是選了他,這促成了他一生中最具影響力的師徒關係之一。Moses Malone,一個沉默寡言卻充滿智慧的人,直接對 Barkley 的體重問題發難:「Charles,你又胖又懶。」這份直言不諱的誠實,結合 Moses 策略性地建議「先減 10 磅,然後再減 10 磅」,將 Barkley 從一個 300 磅的大學現象級球員,轉變成一個 250 磅的 NBA 強大力量。這段深刻的經歷,也印證了 Barkley 後來對 Zion Williamson 等年輕球員,那些時常帶有批判性的建議,他說:「我為了 200 萬美元才讓自己保持體態。這些年輕球員現在賺的錢,我肯定會把自己練得精實到不可思議的地步。」他強調,真正的轉變,不像他在大學時期,成功掩蓋了缺點,而是需要有意識的季外投入。
關鍵轉變:
- 從只依賴天賦轉變為有紀律的體能訓練。
- 將建設性批評視為職業成長的催化劑。
- 對真誠、不加修飾的師徒關係的價值產生了深刻的體會。
球場之外:Chuck 對媒體、金錢及人生殘酷真相的真實看法
隨著 Barkley 的聲名鵲起,如何在媒體環境中立足成為另一項挑戰。Dr. J,Julius Erving,給了他寶貴的建議:「無論你說什麼,一半人會喜歡,一半人會不喜歡… 你不如說出你的實話。」這條建議成為 Barkley 坦率、常具爭議的公眾形象的基石,讓他能夠坦誠而公正,沒有「隱藏議程」。他熱情地談到了黑人評論員所面臨的雙重標準,指出相比於白人同行,他們常被用「冷峻的言詞」來形容。除了媒體,Barkley 也反思了 NBA 的巨大變革,讚揚 Magic Johnson 和 Larry Bird 將聯盟從延遲播出、低薪資的狀態,轉變為一個全球性的、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產業。他也分享了他弟弟因毒癮而早逝的深刻而悲慘的故事,強調了一個關於毒品的嚴峻訊息:「如果我把一百萬美元現金放在這張桌子上,然後那邊有一堆古柯鹼…一個吸毒成癮的人不會說『天哪,我可以用這些錢買好多古柯鹼』,他會直接衝向那堆東西。」
重要實踐:
- 說出自己的實話,接受並非所有人會認同。
- 意識到雙重標準,並在溝通中力求公正。
- 認識到體育人物和媒體平台所具有的強大、變革性的影響力。
- 以殘酷的誠實面對人生的艱難課題,例如毒癮。
「無論你說什麼,一半人會喜歡,一半人會不喜歡… 你不如說出你的實話。」—— Charles Barkle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