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Mark Zuckerberg
Meta founder and CEO
采访者 Rowan Cheung • 2025-09-17

在与 Rowan Cheung 进行的一次真诚而富有洞察力的对话中,Mark Zuckerberg 揭示了 Meta 雄心勃勃的未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图景:AI 不再仅仅是后端工具,而是无处不在、深度个性化的伴侣。从全新时尚的 Meta 眼镜系列,到由创始人亲自推动的、在 AI 研究领域的强劲投入,Zuckerberg 勾勒了一个技术无缝增强人类体验的愿景,致力于实现个人超级智能成为我们自身延伸的未来。
下一代眼镜:你的个人 AI 窗口
Zuckerberg 以发布 Meta 最新的智能眼镜系列拉开了讨论的序幕,展示了一种分层策略,旨在将 AI 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全新系列包括经典的 Ray-Ban Meta 眼镜,该系列已进行了显著升级,例如电池续航时间翻倍,支持 3K 视频分辨率,并加入了创新的 AI 功能,如“对话聚焦”功能,可在嘈杂环境中放大语音。对于积极活跃的生活方式,Oakley Meta Vanguard 则以其防水设计、居中摄像头、更响亮的扬声器以及与 Garmin 等健身追踪器的无缝集成而脱颖而出,能够在活动期间实时追踪表现并自动捕捉视频。
然而,真正的颠覆性产品是“Ribbon Meta Display”,这是 Meta 首款配备高分辨率显示屏的眼镜,并搭配了革命性的 Meta Neural Band。这款腕带不只是一款时尚的腕部配饰;它是一种主流的神经接口,能够捕捉微小的肌肉运动,从而实现对眼镜的私密、隐蔽控制。正如 Zuckerberg 所解释的,这并非关于大动作,而是细微的信号:“它实际上不是在捕捉动作。它捕捉的是你肌肉的放电。”这一创新使用户能够以每分钟高达 30 个单词的速度打字,控制 UI,甚至通过几乎察觉不到的动作调节音乐音量,迈向人机交互如思想般轻松自如的未来。
关键洞察:
- 分层产品策略: Meta 提供不同款式的眼镜(经典款、性能款、显示屏款),以满足不同的美学和功能需求。
- 设计优先理念: 眼镜必须首先是“优秀的眼镜”——美观、轻巧、舒适——然后才能融入技术,以确保用户接受度。
- 隐形技术: 用户界面设计极简,只在需要时出现,并迅速消失以避免干扰。
- 前瞻性硬件设计: 早期版本就包含了能够支持未来 AI 软件更新的传感器,从而实现诸如对话聚焦等功能的持续增强。
个人超级智能:未来就在眼前
Zuckerberg 认为眼镜是个人超级智能的“理想形态”,其独特之处在于能看到你所见的、听到你所听的、与你对话,并生成实时可视化界面。他阐述道:“我认为眼镜将是唯一能做到我刚才所说所有这些,即视听输入和输出的设备。”这种全面的感官输入和输出能力,使其在实现真正整合的 AI 方面优于手机、手表或耳机。
尽管他并不认为手机会完全消失,但 Zuckerberg 设想它们在我们的日常互动中将变得不那么核心,更多时间会待在我们的口袋或包里。他分享了个人轶事,提到他的眼镜如何取代手机来查看时间、消息,甚至导航,GPS 方向会直接显示在他的视野中。他最喜欢的用例是什么?发送消息。Neural Band 可以实现快速、私密的回复,而在实时对话中无需中断眼神交流,这如同 Zoom 通话的多任务处理便利性。这种微妙的互动意味着你可以“在旁边给某人发消息,这没问题。”这种持续、情境感知的互动为超级智能不再仅仅是工具,而成为一个持续、智能的伴侣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主要学习:
- 眼镜作为主要界面: 其整合视听输入/输出的独特能力使其成为个人 AI 的终极平台。
- 降低手机依赖: 智能眼镜将逐步减少人们掏出手机进行查看时间、消息或导航等许多常见任务的需求。
- 增强人际互动: Neural Band 实现了隐蔽的沟通,让用户在实体对话中保持在场,同时仍能与数字世界互动。
- 元宇宙渐进主义: 尽管目前的眼镜尚未实现完整的 3D 全息投影,但它们代表着迈向沉浸式元宇宙体验的重要一步。
Meta 的 AI 实验室:创始人驱动的前沿
讨论转向 Meta 在 AI 研究领域的积极立场,揭示了 Zuckerberg 亲自进入“创始人模式”的参与。他解释说,促使他深入参与的催化剂是认识到 Llama 4 并没有走在成为前沿模型所需的“轨道”上。他的回应是根据几个核心原则重塑实验室。这意味着亲自与顶尖 AI 研究人员接触、建立关系,并优先考虑“人才密度”——一个“船上座位珍贵”的小型精英团队。
Zuckerberg 阐明了他亲力亲为的角色:“我把我身边的人员都进行了重新调配,现在实验室就在我旁边。”尽管他不会独断研究方向,但作为 CEO,他的重点是确保团队拥有最优秀的人才,“人均计算资源是目前最高的”,以及一种消除官僚障碍的文化。他引用 Meta 在计算基础设施上的巨额投资(包括兆瓦级以上的集群)作为其承诺的证据。他的理念很明确:AI 是我们有生之年最重要的技术,Meta 将“不惜一切代价”打造领先模型,并迅速将其整合到惠及数十亿人的产品中。
关键实践:
- 创始人主导的 AI 推动: Zuckerberg 亲自参与 AI 实验室的招聘和架构,彰显了该领域的战略重要性。
- 人才密度而非数量: 专注于小型高素质团队,确保敏捷性和深厚的技术专长。
- 研究优先文化: 没有自上而下的研究截止日期,赋能科学家按照自己的节奏追求突破。
- 无与伦比的计算资源: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例如 Prometheus 集群、Louisiana 5-gigawatt cluster)展示了 Meta 致力于引领 AI 发展的决心。
在 AI 驱动的未来中培养人类价值观
除了技术进步,Zuckerberg 还谈到了超级智能的深远影响,尤其是在人类特质和他孩子的教养方面。他强调教导孩子“成为好人……有爱心、善良”,同时也不忘机器人和 3D 打印等智力追求。他的学习理念是“深度优先方法”,即孩子们通过搭建机器人等项目来学习解决问题、调试以及分解的复杂性。
在一个 AI 丰富的未来中,Zuckerberg 认为创造力仍然至关重要:“我认为对我来说,创造力非常重要。”他区分了智能与意图,指出 AI 系统目前缺乏创造的欲望,等待人类的指引。那么,人类的角色就是定义“我们想做什么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这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创造性表达,还包括关爱他人和传播善意,他认为 AI 也能在这些领域提供帮助。至于将超级智能整合到产品中,他设想了一种根本性的转变:用户直接与模型互动,按需生成内容和 UI,最终形成一种始终在线、情境感知的眼镜体验,重塑我们与世界的互动方式。
关键要点:
- 价值观导向的育儿: 在智力发展的同时,优先培养善良和关爱。
- 项目式学习: 通过实践项目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授深度和分解的原理。
- 保留人类创造力与意图: AI 充当工具,但人类的欲望和改善世界的动力仍然至关重要。
- 变革性产品整合: 超级智能将从根本上改变产品互动,转向直接与模型交互和动态生成界面。
“每当我想到 AI 领域的里程碑时,它们似乎都比我们预想的更早实现。” – Mark Zuckerbe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