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Stanley Druckenmiller

legendary investor

采访者 Norges Bank Investment Management2024-11-06

Stanley Druckenmiller

当Norges Bank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首席执行官Nicola Tangen与Stanley Druckenmiller坐下来时,她将他介绍为投资界的“真正的传奇人物”——这个称号他很快就证明了自己实至名归。在一场真诚而广泛的讨论中,Druckenmiller揭示了他独特的市场哲学,展现了直觉、严谨分析以及近乎残酷的情绪超脱的结合,正是这些定义了他非凡的职业生涯。从宏观预测到传奇交易的机制,这场对话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得以一窥这位真正市场大师的思想。

穿越宏观迷雾:通胀、美联储与70年代的回声

Druckenmiller虽然以宏观投资者闻名,但他透露,他的自上而下观点往往是“自下而上”构建的,即通过倾听公司的声音。目前,他从企业情绪中解读到,除了房地产市场,没有实质性的疲软迹象,而房地产市场仅仅是从“非常高的价格水平”回落。然而,尽管当前稳定,他对通胀表达了深切的担忧,这种担忧自2021年他首次开始着迷于与1970年代的相似之处以来便愈发强烈。虽然他准确预测了通胀的下降,但他承认自己对经济衰退的预测“完全错误”。现在,他的担忧已经转变。

Druckenmiller担心美联储可能过早宣布胜利。信用利差收紧,黄金创历史新高,股市飙升,他发现美联储急于降息令他不安。他批评央行“痴迷于实现所谓的软着陆”,认为美联储的工作不是微调,而是避免像1970年代或全球金融危机那样的“巨大、巨大错误”。他还指出,美联储对“前瞻性指引”的承诺是“一个巨大的问题”,称这“消除了你的选择权”,阻止他们在情况变化时改变主意——他认为这种灵活性对成功投资至关重要。关于迫在眉睫的预算赤字,Druckenmiller作为美国人表达了深切的担忧,警告道:“你是如何破产的?先是慢慢地,然后突然间。”他认为美国由于其储备货币地位避免了“Liz Truss时刻”,但“债务与GDP的比率不能永远上升。”

核心洞察:

  • Druckenmiller主要通过听取公司反馈,进行“自下而上”的宏观分析。
  • 他目前更担心通胀卷土重来,而不是经济疲软。
  • 他认为美联储对“软着陆”的痴迷和“前瞻性指引”是有害的,限制了其灵活性,并可能导致政策失误。
  • 他认为美国预算赤字是一个重大的长期威胁,尽管储备货币地位提供了短期缓冲。

关键变化:

  • 他的主要担忧已从经济疲软转向通胀可能再次加速。
  • 他通过做空债券来布局,入场时机是“美联储降息的那天”。

驾驭浪潮,发现趋势:从人工智能到Ozempic

对话随后转向了具体的市场机会,Druckenmiller讨论了人工智能革命和抗肥胖药物的蓬勃发展。他承认自己最初对Nvidia的了解有限,认为它是一家“游戏公司”。然而,他年轻的分析师们捕捉到一个重要趋势——顶尖大学的工程师们正将注意力从加密货币转向人工智能。这,再加上该股票“从400跌到150左右”,促使他采取了最初的“先投资后调查”的头寸。他坦承,ChatGPT随后的推出“纯属运气”。尽管他对人工智能的潜力极度看好,但他现在正在思考如何投资,认识到当前的“卖铲子”阶段可能超越“赢家通吃模式”,类似于早期互联网。

另一方面,他进入抗肥胖药物生产商的投资“很容易”。他了解美国人的心理,以及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减肥”的愿望。观察到该药物的疗效以及需要持续使用才能维持减肥效果,他将其认定为经典的“刀片商业模式”。他承认有时会过早卖出,就像他在Nvidia 800-900美元和Lilly 700美元高位时所做的那样,这反映了他通过观察“顶部”或变化率趋平的技术方法。尽管有这些早期退出,如果信念不变,他仍然乐意以更高的价格回购资产。

关键实践:

  • “先买后分析”: 对于有前景的新趋势,他会采取一个“有意义但非惊天动地”的头寸,然后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以确认或调整。
  • “展望未来”: 他的核心理念是“绝不投资当下,始终尝试并展望你认为在18到24个月后会出现的局面”。
  • “利用年轻人才”: 他依靠“年轻、非常优秀的分析师”团队来发现早期趋势和技术变革。

交易的艺术:信念、灵活性与传奇的英镑交易

Druckenmiller分享了他投资哲学以及与George Soros早期合作的深刻个人见解。他形容他与索罗斯的关系最初“并不顺利”,那是一个他必须证明自己直觉的时期。他将索罗斯归功于教会了他深刻的一课:“你对错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的时候赚了多少,错的时候亏了多少。”正是这一原则支撑了他们最著名的合作:1992年做空英镑。

他回忆起他的合伙人Scott Bessent如何提醒他注意陷入困境的英国经济,而当时Deutsche Mark正蓬勃发展。意识到这两种货币之间的挂钩是不可持续的,Druckenmiller最初将Quantum Fund 20-25%的资金投入到做空英镑/做多德国马克的交易中,这在六个月内仅仅花费了半个百分点——这是一个“先投资后调查”的举动。当Bundesbank行长发表一篇社论,暗示该挂钩即将终结时,Druckenmiller决定“100%”投入到这笔交易中。就在那时,索罗斯带着他“令人不快的困惑表情”,平静地建议:“这是一笔单向赌注……我们应该把基金200%的资金投入到这笔交易中。”虽然由于市场变动太快,他们从未达到那样的天文数字杠杆,但信念的教训是刻骨铭心的。Druckenmiller承认:“他在头寸规模方面比我更有勇气。”这种经历强化了他对集中投资的信念,即投资于不同的资产类别(股票、债券、货币、大宗商品、信贷),以及在“犯错时改变主意”的关键能力。

核心学习:

  • “你对错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的时候赚了多少,错的时候亏了多少。”
  • 集中与资产多元化: 当信念坚定T时大胆下注,但要愿意探索五种不同的资产类别,以找到最佳风险回报。
  • 情绪超脱: 他强调对亏损要“不带感情”,并表示:“我根本不在乎我买股票付了多少钱;这完全不重要。”
  • 谦逊与灵活: 这种源于谦逊的改变主意的能力,是他成功的基石。

市场人生:职业道德与对下一代的智慧

Druckenmiller是坚定不移奉献精神的证明。71岁高龄的他,早上4点醒来,手捧咖啡,立刻沉浸在Bloomberg终端中,在工作日正式开始前筛选市场数据和新闻。他的岳母曾称他为“白痴学者”,他欣然接受这个描述,承认他对市场的热情是他严格日程安排的驱动力。他计划“直到我死”为止,热爱市场所要求的刺激和学习。

回顾过去,Druckenmiller分享了一个2000年戏剧性的休假故事。在伴随互联网泡沫上涨,然后因一时“情绪化、非常愚蠢地”买回科技股而遭受重大损失后,他精疲力尽地辞职。故意与所有市场新闻隔绝,休假四个月,结果是一次变革性的经历。他带着“一张白纸、一个清醒的头脑”回归,这让他看到了汇聚的负面信号(美元、利率、油价上涨,客户业务艰难,逆势盈利预测),从而导致他在国债上建立了一个激进的多头头寸。那次意外的成功交易带来了他有史以来最好的一个季度,巩固了他对思维清晰力量的信念。对于渴望从事金融行业的年轻人,Druckenmiller提出了严厉警告:“如果他们是为了钱而进入这个行业,他们应该去其他地方。”他强调,真正的热情、不懈的职业道德、找到一位好导师(而不是MBA),以及理解分析师和投资组合经理之间独特的技能组合,对于在这个他热爱的游戏中取得成功更为关键。

关键实践:

  • 极度自律: 凌晨4点开始消化全球市场和新闻是他的日常惯例。
  • 休假的力量: 休假让他得以重置,获得清晰的思路,并进行了一笔高利润的逆势交易。
  • 热情胜于利润: 他认为,对游戏和智力刺激的真正热爱,而非金钱,才是进入金融行业的主要动力。
  • 导师胜于学历: 他建议有抱负的投资者寻找导师,而不是攻读MBA。

“你对错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的时候赚了多少,错的时候亏了多少。”——Stanley Druckenmiller